原创 花落成蚀 花蚀的人间观察
上周,我兴冲冲的公布了一个消息:我家鸫鸫的幼鸟破壳了。怎么讲,当时确实很开心。然而,接下来的状况,让我越看越不对。自那天之后,鸫鸫的丈夫回来了,重新开始装修巢。接下来的几天,小鸟也不见露头,鸫鸫竟然又趴进了窝。
擦,这是又开始孵蛋了啊?
于是,我回头好好看了下我拍摄的视频素材,并请教了对鸫类比较熟悉且研究鸟巢的胡运彪老师,重新梳理了一下时间线,把我家鸫鸫繁殖的情况给捋了一下。事情大概是这样的……4月28日开始,我发现直播了近两周的鸫鸫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,它不再长时间在巢里待着,而是隔半小时回来一趟,观察观察,然后再飞出去觅食。如果按照正常的雀形目鸟类繁殖的常例,鸫鸫的孩子应该是破壳了。这类鸟的小鸟破壳后,会进入一个叫暖雏的状态。此时不太需要喂太多吃的,天气正常的话亲鸟也不太用给孩子保温。
一直到4月29日早上,事情还是正常的,鸫鸫延续了前一天的状态。那天白天,我去上班了。晚上回来一拍,状况就不对了……咋不对了呢?此前,我从在巢和巢周围拍到过两只乌鸫,所以我曾说鸫鸫是丧偶式育雏。但那天晚上,我突然发现巢里出现了一对乌鸫,而且,似乎在修巢,这个状况至少延续到了第三天。
乌鸫修巢非常有意思,两只鸟一直在往窝里叼草,除了草,它们还会用嘴衔泥,敷在巢的内壁上,然后用脚往上用力蹬,给蹬瓷实了。所以,乌鸫巢虽然看起来像是个草编的巢,其实更像是个钢筋混泥土结构,草为钢筋,泥为混泥土,所以特别扎实。5月5日凌晨,武汉狂风暴雨,闪电轰鸣,那么强的强对流天气,我还担心鸫鸫的巢会出问题。早上起来一看,纹丝不乱。但问题是,鸫鸫夫妇为啥要重新修巢呢?
我仔细看了下4月29日早晚的视频,然后发现巢不太对:
上图是4月29日早上的,下图是傍晚的,你们瞧,巢的一侧,看起来是被个什么动物的前肢掏了一下,给搞坏了。所以,后来鸫鸫夫妇才会修巢。那这个动物为啥要掏呢?显然,是冲着巢里的蛋或者幼鸟去的。我推测,可能就是鸫鸫的孩子破壳后,被盯上了。这个掏巢的动物个头还不小。我从未在这附近看到过比较大的猛禽,如果是个红隼啥的不可能造成这么大的损坏,再结合巢是从一侧损坏的,可推测应该是个不小的动物从地上爬上了树干的。我家这个小区流浪猫很多,黄鼠狼、松鼠都特别罕见,反正我是没见过,不太可能是它们。所以,真凶不是人,就是流浪猫。
流浪鸟鸟生艰难啊。还好,鸫鸫比较坚强,又下了一巢蛋。希望这一轮能够成功。如果还是失败,它可能营养就跟不太上,季节也有点晚,再来一轮就很难了。
但这一次有个好消息,鸫鸫它老公回来了,我拍到了它回来喂鸫鸫。这次鸫鸫好歹有个帮手。《中国鸟类志》上记载,乌鸫是雌鸟孵蛋,雄鸟会在旁边警戒。但在之前,我从来没有在巢周围拍到过雄鸟。为啥这么确定呢?因为鸫鸫的身体特征比较明显:它是个颜色比较深的雌鸟,喉咙口有纵条纹,而且,乌鸫雄鸟极少孵蛋,所以,基本能以此确定,我之前拍到的一直称呼为“鸫鸫”的那个个体,是同一个雌性。
注意喉咙。鸫类的雄性,个体差异很大。胡运彪老师观察到过恋家的个体,也观察到过很渣男不顾家的个体。我家鸫鸫的老公,就是个特别渣的个体……繁殖失败前,我一次没拍到过。以至于我真的认为,鸫鸫是丧偶。所以,我还特别问了胡运彪老师,后来修巢、孵蛋的那一对,有没有可能是新来的一对,或者鸫鸫找了个新老公。胡老师回复我说,早上还正常,白天巢被掏了,晚上巢里就成了一对,这应该还是鸫鸫和它原配。如果是新的一对,或者是再找了一个,没这么快。
也是……就算是鸟,也没这么快。
顺带一说,在直播鸟邻居的这个过程中,我曾经对鸫鸫的性别数次发生过怀疑。为啥呢?我给你们看几张图:
这两张都是在修巢,这两张,是最让我无法分辨雌雄的两张。你们看,哪只是公的,哪只是母的啊?怎么区分乌鸫公母呢?理论上,公乌鸫身体是个亮黑色,雌性偏褐色;公乌鸫嘴巴是亮橙色,雌性是黄色。但是,在这两张片子上,这两特征完全失效了。我请教了几位老师,综合他们意见,最终大概是这么个结论:我家鸫鸫,是个年纪比较大的雌性,所以颜色更深;雄性呢,是个小年轻,所以羽色没那么黑亮,嘴也没那么橙。角度、光线再一不合适,就抓瞎了。
而喉咙上的纵纹呢,雌性身上是有,但是特年前的公鸟也有……但是,综合孵巢啊、体色啊等证据,我之前确认叫鸫鸫的那一个个体,应该就是雌性。
希望在这一次周期中,鸫鸫能够繁殖顺利。
而我呢,大概得赶紧搞一个长焦监控,然后搞个防护刺网往树上挂挂。干涉自然不对,但如果是从流浪猫或傻逼人手中救野鸟,这不算干涉自然。
感谢胡运彪、关翔宇、张瑜、邢超四位老师对我的帮助。谢谢大家的围观,我会继续更新。大家如果也有鸟邻居,欢迎上微博打#我的邻居是只鸟#标签找我聊~
原标题:《好消息不能说得太早,否则……》